{{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筆者 菲莉西亞
小學的時候,父親常帶著我到學校圖書館借書;當時的鄉村沒有公立圖書館,閱讀能力的培養也尚未獲得重視,而鄉下「書局」的功能,主要是販售文具,所以只能到父親任教的國民學校借閱,滿足對世界的好奇心。由於繪本不普及,也沒有太多為兒童創作的故事書,除了漫畫,傳統文字敘述比重高的書籍居多:世界名著、偉人傳記、科學叢書、民間故事......等等。也似乎因此,父親從不限制我閱讀的書籍種類,包括「小叮噹(哆啦A夢)」、「老夫子」、「娃娃看天下:瑪法達的世界」等漫畫類套書。在那樣單純的環境中,閱讀和寫作便悄悄地搭上了線,不但學校的造句被老師誇讚有創意,暑假的日記作業寫來得心應手,還陸續從國小到高中,多次代表班級參加作文比賽。在沒有3C可以使用的年代,翻開一本書,就是一個全新的世界,無限寬廣。
在台北讀高中時,最愛去重慶南路逛書局,曾經週末一早,就走進三民書局「練功」,用六個多小時拜讀完一本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才心滿意足、搖搖晃晃地離開書本去用餐。換句俏皮話說,「愛閱讀的孩子不會變壞」,不是去圖書館取暖,就是去書店消暑,而且不會空虛無聊,不但隨時可以找人(作者)對談,解惑,還能有無限的「話題」(主題)可以變換!
等到成為一個全職媽媽,我便常思考該如何教養孩子。很多時候,還是要感恩自己有能力透過閱讀,吸收各國內外作者的教育心得分享,包含煮食備餐、幼童的身心行為分析和應對。為人父母初期是「養」重於「教」,得先吃飽睡好才有精神體力考慮其他活動。但有不少專家和學派,特別強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語言關鍵時期」(Critical Period)的教學理論,也不斷暗示仿佛錯過啟蒙最佳時機,外文發音和學習就可能無法自然而純正等等,這在天下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潛意識中,增加了無形的心理壓力,不過,語言學習向來不能急就章。不論是母語或外語,自然而然地以「全語言」(Whole language) 學習,才是雙贏模式 。
我期許孩子能健康快樂,獨立自主,明辨是非,進退得宜,走向自由思考的學習成長之路,不因大環境的壓迫而隨波逐流,即使遇到挫折也能轉念樂觀。但也希望自己能讓小孩擁有漂亮的英語發音,把握黃金學習時期,因此,常播放好聽的英文兒歌與故事CD,小小孩聽著聽著就自然模擬漂亮的音律,唱出可愛好聽的歌曲來,而且很容易親近單字,我還記得孩子第一次清楚開口問「absolutely」是什麼意思時,嚇了我一跳,解釋後還反問他,你在哪裡聽到的?原來是從我們隨意播的英文卡通裡!
重視閱讀的英語學習,在以考試領導教學的環境裡,似乎有些不切實際,但是近年來的國中英語會考很注重長篇閱讀的理解和邏輯,真正分高下的是後面的長篇閱讀,有些題目分數不好拿!這幾年,國中升高中的英文文法考題考很少,反倒是閱讀測驗長了很多,找孩子喜歡的故事書,加強孩子閱讀能力,真的可以增加很多分數和自信心。透過閱讀,理解的是篇章,而非零碎的語言。
孩子四年級時,有次段考回來說,班上英文只有她100分,大部分有補習的同學都錯在閱讀測驗。好奇地拿考卷來看,嚇出一身冷汗,因為,有「不少文法」,還問小孩「怎麼看懂的」,她笑了笑說,因為常聽媽媽講故事呀!原來,語言在故事中完成了,感到欣慰,多年來的口舌沒白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