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筆者  菲莉西亞

        在家帶小孩十年,曾經不少次情緒失調變成爆氣媽(因為睡眠不足、三餐常事與願違,而且想做個事情很容易被中斷,生活陷入失控狀態......)。但後來靜下心想:孩子誕生的那一刻,我們最在乎的就是他的身心健康,然後發展「正常」,希望他以後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找到人生快樂的方向!(好吧!我承認當這些心願都理所當然後,身為父母的人性,便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潛意識地期待望子成龍、與眾不同、多才多藝... 等等。)最近,讀了一個故事,提到主角夫妻都是醫生,卻生出「沒有醫生可以治得好的孩子」!心頭一震,再度提醒自己:不要忘記生兒育女的初衷。

 附上連結:「從才藝課,到復健課。」  http://bit.ly/2z457Fn

        從孩子們上小學的第一天,便決定由媽咪我,自己在家安親。不容易,真的。尤其是孩子放學回家就一臉放空狀態,或是邊玩邊寫功課、忘記某項作業,以至於要忙到晚上九點,才氣急敗壞地趕工;或者是對校內大小考卷不熟、題目沒看懂,甚至漏寫一整大題時,真的會想送到安親班「磨練」,維持家裡的和諧氣氛!這過程中,除了耐心、多爬文或閱讀求解,還要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兩個孩子練習寫字的過程中,我也掙扎過要不要當「橡皮擦媽媽」,最後忍住了。記得兒子小一時,由於他自尊心強,我只擦掉他一個字,他便很生氣地表示:他會自己把字寫好,不喜歡媽媽幫他擦掉!一年後,他的字被導師稱讚好看時,我才能很榮幸地跟老師說「他自己辦到的」!

        目前他們已經小三和小五,沒補習也沒上過安親班,老大幼稚園時期,只上幼幼班和中班,小班和大班休息沒讀;老二則是快樂讀公幼兩年。不上學的時間,就是選擇自己喜歡的才藝課或社團。兩個孩子都上小學後,有一學期讓他們寫「評量卷」(家長在升學主義社會中的焦慮作法),後來他們表示不喜歡,和爸媽約好學校考試會看仔細,便停了。和孩子約好自律和責任感的培養,真的需要溝通和耐性,如果大家都累了,就到戶外或公園走走,讓視力和身心放鬆。班上每個同學必補的英文我自己教(以韻文歌曲和Phonics閱讀為主,常選播有趣的 CD DVD),數學有問題則是爸爸出馬,社會科自然科都因為小時候勤跑圖書館,建立了和文字的友誼大大加分,而且不排除漫畫(女兒不愛科普類書籍,她有次自然科考了100分,還感謝「科學實驗王」漫畫的幫助。兒子則是到了一年級下學期,還不太能流暢使用注音符號閱讀,而且不愛看書,著急的媽媽只好引進哆啦 A 夢的「科學任意門」系列,果然奏效,一堆字看不懂還是要看,邊讀邊問邊笑),培養了閱讀力,小孩就覺得課本不難,只是一本不太厚的書。

        中低年級時,我們盡量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才藝或社團,維持心情開朗正向。不過,升上中高年級之後,兩人上全天課日子增加,才藝就只保留每週一小時的鋼琴課,每學期和小孩溝通他們下學期的時間規劃。為了健康與視力保健,有空就帶去公園玩或騎腳踏車,家裡沒有放電視,有問題可以 Google,有空也可以玩一下APP下載的遊戲。但也許閱讀習慣建立在前(從小有空就講故事給孩子們聽,雖然讀故事書很累,很累的時候一個故事也不想說,但是, 讀的故事越多元,孩子看世界的角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似乎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增加,而且,孩子願意聽爸媽講故事的時間大約十年,之後就自由閱讀了),也充分溝通過網路世界的潛規則和虛擬陷阱,孩子們沒有特別迷戀或需要3C。自主學習、突破困難後所獲得的成就感(例如:有些店家會提供100分可以兌換饅頭或香腸,甚至是「訂正後」的非100分考卷可以換冰淇淋),便能從享受學習,獲得求知的快樂!

【筆者簡介】  菲莉西亞

大學外語系畢業

十年補習班英語教師

十年全職媽媽

四年國小圖書館志工

兩年國小進階英語社團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