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雙語或多語言學習的孩子,「感覺」上比較慢「學會說話」,因為他們需要時間去辨識語言系統,通常會讓家長在孩子們學講話的階段,有些挫折感,看著別家孩子一口流利的中文,難免會暗自擔心或對自己的努力沒自信,不過,孩子一旦準備好,脫口而出的不同語音,真的是令人驚喜!

 

 擺在第一重要順位的,仍然是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及生長百分比問題,真的讓新手父母滿心期待,又感覺可能隨時受傷害(過度焦慮和自責)

然而,在孩子上了小學,品格和學習漸趨穩定之後,會發現「沒有白走過的路」,以及「一分耕耘不一定 一分收獲」--可能是白費心機,也可能是豐收滿溢。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學習頻率,同樣的一套教養模式,無法完全複製到另一位小孩身上,即使是雙胞胎,也是兩個不同的獨立個體。所以,通常養育小孩的過程中,獲得最多成長的會是父母本身,一邊回想自己怎麼長大的,一方面又要努力和時代接軌。 

 

       孩子小的時候,電視或3C真是家長們喘口氣的好伴侶,但並非惟一選擇。盯著繽紛多彩的螢幕,無限寬廣的虛擬世界,迷人,也是讓小孩切斷與真實世界連結的「最佳途徑」,而「上癮」更是一條不歸路,原本家長是想暫時休息,等到孩子們沉迷虛擬後,反而有更多的挑戰和衝突要處理,而且網路的資訊不若書籍有完整的連續性,太過跳tone,不但會影響發育中孩子們大腦神經的連結成長,資訊選擇和處理能力下降(因為大腦沒接收完整篇章的習慣,篩選資訊產生不連續性和組礙),還會錯過觸覺和視覺的空間訓練最佳時機。

手操作的勞作書籍(例如:摺紙、貼紙),和有視覺觸覺的字卡與圖畫書,是小孩們很好的生活伴侶,不但增進手眼協調,而且對大腦神經元的發展有益。使用3C產品,是眼睛不動畫面動,而翻閱圖書,則是手動眼動,還可以來回熟悉故事,不會像刷手機一樣,一滑就奔向九霄雲外,回頭找不到前因後果或起點。有句古老的諺語說「I hear and I forgetI see and I rememberI do and I understand.」願以此祝福E世代的孩子們,回歸原點,啟動天生內在的(而非手機)的智慧。

【筆者簡介】  菲莉西亞

大學外語系畢業

十年補習班英語教師

十年全職媽媽

四年國小圖書館志工

 

兩年國小進階英語社團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