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明明都用全英語授課了,為什麼學生還不願開口講英文?」

「明明我挑的都是時下最熱門、最有趣的題材,為什麼學生還是看起來興趣缺缺?」

      想必這都是不少老師在教學現場遇到的問題。其實問題或許不是課堂上的中文禁令,也不是是否將Youtube上的千讚影片編入教材,而是孩子跟你缺乏一個共通的「互動語言」,而《Classroom Language》的誕生就是為了搭起師生之間的溝通橋樑。

在教學現場遇到的問題

        即便無法完整背出論語,儒家文化中的「尊師重道」想法早已深植台灣文化的每一個角落。相較於歐美學生像個戰士般竭盡所能攻陷老師的知識堡壘,台灣學生比較像建築工人般仔細分析老師的知識架構,將所有精力用於造出跟老師一模一樣的堡壘,不容許有任何偏差。然而,這樣的特質卻也是英語學習的致命傷,當課堂上少了互動,只會讓英文淪為背誦和考試競爭的工具。

        作者深耕兒童美語教育界多年,認為英語教學成功的關鍵在於「創造雙向(two-way direction)的學習環境」。每堂課程的設計都應該從學生本身出發,老師必須要專注聽懂學生在說什麼,並給予適當的回饋。其中,讓學生願意動起來、開口講英文是有技巧的,針對一個兩小時的課程,作者建議可以在文法課程中穿插二到三十分鐘的課堂活動,活絡上課氣氛。

Classroom Language的誕生

      「要如何增進我的英語教學技巧?」當老師腦中浮現這個問題時,下一步一定是直接在Google搜尋欄內打入關鍵字,馬上就會有成千上萬筆教學文、懶人包出現,生動活潑的Youtube影片也不在少數。但一切還是要回到最基本的問題:「我的教學主軸是什麼?」作者認為適時上網查詢優質的教學資源是值得鼓勵的,但也潛藏一些問題。比如,有些教學者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旁人難以模仿到位;此外,若過度依賴Youtube影片而納入了不適合教學的題材,容易讓課堂主軸失焦。或許教學這件事還是要回到教學者個人、眼前的學生,仔細思考當下遇到的問題,才能找到最佳策略。

       《Classroom Language》這本書總共有七個單元,將一般上課的常用語進行分類,讓老師和學生的溝通有一個好的開始。觀察到近年來政府推動「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作者寫這本書的動機是給予在學校及補習班任教的老師一本能夠讓課程更順利進行的工具書。

如何讓全英上課環境變有趣?

        政府推動「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對台灣的教育界影響有多大,或許還有許多人沒有意識到。這個政策意味著過去小學生學的數學將要從「加、減、乘、除」變成「plus、minus、multiply、divide」,更不用說其他像是自然、社會等科目,雙語教學會持續深入學校的每一個角落,各科老師都要培養用英語教學的技巧。

        在這個「雞同鴨講」可能變成「A chicken talking to a duck」的時代裡,教師要如何維持自身的幽默風格和教學專業、達到教學相長的目標,而非讓英語教學成為學生的學習障礙?這本書是一開始而非終點。

作者的編排巧思

        本書總共有七個大章節,內容由淺入深,將教學現場出現的生活化語言進行系統化的整理,相信對於教學豐富經驗的教師肯定更有感。從課堂一開始要如何跟學生互道早安(Greeting),跟學生跟互相自我介紹(Introduction),有時要處理學生上課遲到的問題(Dealing with lateness),發配課堂指定作業(Assigning Homework),到最後宣布結束課程後提醒學生不要忘記檢查隨身物品(Leaving the Room),每個教學現場常遇到的情境都有豐富的片語可以使用。

        此外,閱讀者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找到合適的單元。舉個例子,若你是一位在幼稚園工作的老師,常常面臨課堂上孩子無法專心的問題,想要找到可以提升全班注意力的方法,那本書的第四單元《Classroom Management》或許符合你的需求。本單元介紹了常見的口號,例如當老師說:「Attention!」,則學生要有默契地回答:「One, two!」,也介紹了更活潑有趣的選擇,如當老師說:「Sponge Bob!」,則學生回答:「Square Pants!」。沒錯!其實動一點小巧思,孩子們熟悉的海綿寶寶也可以是課堂的提神飲料。

作者給予使用者的建議

        依據深耕兒童美語教育多年的經驗,作者發現學生注意力通常無法持久,因此每次課程一定會規劃一點時間來進行課程活動。相信兒美老師對於「sticky ball」這項教具應該不陌生,一種簡單的操作方式為將剛學的單字用磁鐵黏在白板上,並指引孩子將「sticky ball」扔向正確答案。這種簡易且互動性高的教學環節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增加讓學生開口講英文的機會。

下一本書想要達成的目標

        隨著雙語教育變得愈來愈普及,英語教師熟知的「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EFL)」將會逐漸變成「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ESL)」,「如何用英語也可以帶動教學?」這個問題將會是每個專業科目的老師都會面臨的問題。作者希望繼續整理各個科目常會用到的專業用語,讓雙語教學更加容易,未來「Math -Classroom Language」、「Physical -Classroom Language」都可能是出書的方向。此外,世界局勢變化迅速,未來線上教學的重要性可能還會持續佔提高, 「如何用英語線上教學卻能維持臨場感?」這個問題必須等待台灣的老師們共同提出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