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繼台中場觀眾的熱烈反應之後,英閱音躍研創為台北的老師們推出額外專場,現場座無虛席,即可表明公私立學校老師對未來教育趨勢的重視,那到底「108課綱新教育」談的是什麼呢?
新教育—未來趨勢
英閱音躍研創總經理李佳曄開場就提到,現在的教育跟過去最大的不同在於網路資訊過量,學生能夠進行自學的管道增加許多,這是一件好事,卻也讓老師頭痛,面對整班程度不一致的學生,到底應該採用何種教學模式?
推出的產品強調自主探索、跨領域學習,以及學習歷程紀錄。教科書式的學習方式限制學生對於發展個人興趣的渴望,同時也壓縮老師的教學空間。我們提供的產品,以線上學習為主,不但提供自主學習的管道,也讓老師有教材能夠自由安排課程架構,給予雙方最大發揮個人特色的空間,也紀錄下教學現場留下的所有足跡。學習,不應該是做過就忘,而是不斷地累積,即便走錯方向,都應該記下失敗的原因。
CLIL雙語教育:中文數學 V.S. 英文線上Math平台
公立國小教師黃琡懿則分享雙語教學在教學現場所面臨的困境。從數學老師的角度出發,黃老師提到政府所推行的《2030雙語教育國家政策》實際上面臨不少問題,舉師資的例子,即使理應為教學資源最充沛的台北,國小雙語教師的需求還是多餘報考人數,一般師院體系培育出來的老師根本供不應求。此外,依據黃老師的自身經驗,若要用英文教數學,除了對授課老師產生壓力外,老師也擔心會把數學教成語文課,只注重學生的文法錯誤,卻忽略學生是否理解重要的數學概念,畢竟要如何把數學「教對教好教會」,這才是數學老師最重要的任務。
黃老師試著將源於歐盟的CLIL雙語教學法(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融入自己的教學中,期望學生同時學會數學課的教學重點,以及習得相關的詞彙。CLIL雙語教學法有四大教學原則,分別為「內容」、「溝通」、「認知」和「文化」。在「內容」方面,老師必須要清楚數學領域的教學方法,以及學生的學習目標;在「溝通」方面,老師必須要知道用什麼語言溝通,在不同情境下,幫助學生學習使用不同字彙,同時要注意到不同句型存在相異的用法;在「認知」方面,老師要提出什麼問題,才能讓學生反思自己學到的數學概念,達到強化理解的效果;在「文化」方面,數學領域存在專有名詞,容易讓不熟悉的學生存在學習障礙,黃老師舉例,在教「分數」單元的課堂上,分數的英文唸法為先上再下,而中文則是完全相反的先下再上。
此外,黃老師也分享教學現場的困境。她發現,普遍數學老師英文較差,無法用英文講解數學題目,也缺少英文教學法的訓練;相對地,英文老師則是缺乏數學的教學法的概念及培訓,且文組背景的老師通常對數學存有恐懼感,存在進入障礙。因此,黃老師認為應該要注重數學融入教材的時機點,先用中文講解概念後再用英文複習,並與英語老師討論出合適的英語教學比例,也應該要帶入現實生活經驗讓孩子能融入情境。黃老師提到,數學和英文老師進行「協同備課」,不僅雙方都有收穫,還能結識更多理念相同的老師。
英文閱讀能力建構跨領域教學
東華大學副教授嚴愛群提到跨學科閱讀 (Interdisciplinary readings)的重要。嚴教授提到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畫 (PISA, Programme for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著重「閱讀素養 (Reading Literacy) 」,學生應該著重在閱讀後的理解和探究,而非單純專注於閱讀技巧本身。嚴教授笑說,若將此概念應用到考試方面,應該要教學生如何在還沒有完全理解整篇文章時就猜對答案,要學會抓重點和預測。
嚴教授認為傳統的教學法正在改變,過去都把教學重點放在課本上,但現在教材應該要活起來。在課堂設計上,老師必須要讓學生們不僅有知識輸入 Input)也有實際產出 (Output)。學校要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加強分析問題的能力,而閱讀的素材應該來自生活中的各個層面,此時線上教學平台就是幫助老師補足所需資源的關鍵鑰匙。線上教學平台Scholastic Learning Zone,又稱SLZ,提供給中學學生TrueFlix,以及提供給國小學生 BookFlix等閱讀平台,以一本虛構文學作品 (Fiction)搭配一本非虛構文學作品(Non-Fiction),加上額外的動畫和文字遊戲 (Word match),能夠給予老師「站穩教學踏階的扶手」,加強學生學習成效,減少老師備課的時間。
均衡閱讀學習法
在出版界有豐富資歷的張雲欣也透過自身的觀察,發表對英語教學的看法。首先,她強調「均衡讀寫的重要」 (Balanced Literacy),認為閱讀訓練和發音訓練應該同時並進。此外,老師應該學會更多教學策略,讓孩子在學習旅程上有更多的引導。她認為學習閱讀應該遵循以下幾點原則,首先必須教會學生基本字彙,並引領學生照著教學者的方式進行閱讀,接著以小團體的方式製造學生共同閱讀的氛圍,直到最後學生能夠成為一個獨立閱讀者,並能夠進行分析寫作。其中,從團體學習到放手讓學生獨立進行閱讀尤其需要不同的教學策略,講者舉例,有些美國的老師會準備一顆上面印有「5W1H」(六合法)的海灘球,讓同學互相傳球,接到球人需要根據球上的指示發表對於書籍的看法。講者認為如何將文靜的閱讀轉換成的活潑地課程討論,這是老師最需要協助的地方。
不插電下的運算思維&BSD程式教育舞動未來
曾獲得2019年Dash & Dot世界賽第一名的程式教練徐之杰則分享自己的程式教學心得。「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 」指的是學會透過電腦的思維模式解決問題,這個概念在台灣已經被廣泛提及。大多數人對於程式語言望之卻步,徐老師坦言要學會如何寫程式真的不容易,因此更應該讓孩子從小開始學習,以多接觸的方式減少恐懼。此外,徐老師認為在教運算思維的時候應該帶入更多生活元素,並舉學習做餅乾的過程為例。首先,做餅乾前應該準備所有所需的材料和釐清所有步驟(拆解 Decomposition),找出製作過程的每個步驟是否有規律、是否可以互相替代(找出規律 Pattern Recognition),並根據材料的特性歸納出為何要遵循這些步驟(歸納與抽象化 Pattern Generalization and Abstraction),最後完成一份不管是誰都可以遵循的完美食譜(設計演算法 Algorithm Design)。
徐老師也分享自己的學齡前程式教學心得,使用英閱音躍自行開發的不插電機器人 T. Robot到偏鄉授課。在程式的世界中,若搞錯指令將會產生相當不同的結果,但要講解這些複雜的邏輯問題,有時讓孩童一時無法吸收。因此,徐老師利用T. Robot進行教學,這個機器人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將每個程式的抽象步驟轉換成實體的卡牌,讓孩童利用卡片操作機器人,讓學生自己看到程式運行的結果,發現問題出在哪,並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